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年輕的力量,台灣前進的軌跡


太陽花學運一週年,我卻突然想起了1989年的六四學運。年復一年,總有人用不同方式紀念六四;年復一年,隨著時空情境物換星移,紀念的意義也愈為模糊、渙散。

這幾個月以來,我有機會在不同場合聆聽年輕世代的青年學子暢談,對於即將進入職場或新進職場的七、八年級生,有更多的了解,同時也有些許的感觸與想法。

年輕朋友們告訴我,如果用海洋來比喻網路,四、五年級生就是陸上生物,六年級生好比潮間帶的兩棲動物,而七年級以後的世代,就是海洋生物。網路是新世代生活的方式,但重點不是網路,而是新世代透過網路世界表達對於機會被剝奪的憤怒。

這些憤怒來自對於居住正義、分配正義、工作機會、以及薪資過低等種種不確定以及失落,去年的太陽花學運是這些長久累積憤怒的爆發。這次學運的影響,還有諸多層面的辯證,然而更努力的促成世代之間的對話以及對彼此走過的時空的同理心,應該是大家都有的共識。

我對太陽花學運的深刻記憶,並不是因為少數幾位當時與學運劃上等號的標籤式人物。並不是所有人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因為個人經不起檢驗而污名化一個壯闊的青年運動,對所有的參與者都不公平。

我的深刻記憶在於一年前台灣社會的年輕人集體表達出的失落感與憤怒。造成這些失落感與憤怒的體制因素,過去這一年改變了多少?我的深刻記憶在於台灣社會當時對這些年輕人所表現的同理心與包容性。這些同理心是否有轉換為追求一個更公平正義社會的力量?

一年前,那麼多年輕人走上街頭,集體呈現出許多意義。一年後,不論是參加學運、認同學運或是包容學運的人,包括我自己,在318這一天,希望都能莫忘初衷。一個能夠帶來改變的運動,才會植在記憶深處。

318學運在今天屆滿一年,國片《女朋友.男朋友》劇情呈現野百合學運,劇中王心仁對林美寶說:「你先睡,睡一覺起來,台灣就不一樣了,我們就自由了。」這終究只是電影台詞的夢幻願景,我們都不應該視一切民主自由的果實為理所當然,世代之間必須更多對話與傾聽,進而更多的參與。每一個在各自時代曾為憤青的年青人,最終也都要成為那個時代的奮青,這是台灣前進的軌跡。
Tags :
分享至 Google Plus 分享至 Line 友善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