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4日 星期六

楊士翔×蔡宜穎:生產者應該被善待


曾經闖蕩上海十里洋場的楊士翔與蔡宜穎,堅信穿在身上的衣服,應該由善意編織而成。他們放下原有的建築專業,投入公平貿易,成立「繭裹子」品牌販售手做商品,從創意市集開始擺攤,到現在已經開了五家店。他們說,因為生產者是活生生的人,應該被善待。


你知道你身上的衣服從哪裡來的嗎?它的原料是什麼?誰幫你做的?為什麼它可以既保暖又透氣還不怕皺?為什麼一件售價299元,兩件卻可以賣500元?你知道背後的商業邏輯嗎?」楊士翔在TED演講時,一口氣拋出這麼多問題。把成衣製造過程層層剝開,會發現成衣標籤上看不懂的化學名詞帶來的污染、大量生產造成的浪費、對貧窮國家勞動者的剝削,每一層都讓人心驚。
熱愛設計及手做的楊士翔與蔡宜穎,原本是從事建築相關工作,在2009年開了第一家「繭裹子」,從販售服飾到各類手做品,從跑攤到現在有5間店,一切故事得從上海說起。
建築系畢業的兩人,先後跟著老師到中國發展,一開始是在鎮江,住在公司旁,每天只有上班、吃飯、睡覺,規律又無聊。鎮江專案結束,兩人回到上海,因緣際會下到國際知名建築師Ben Wood旗下工作。
在上海,他們眼界大開。Ben Wood設計的是大市場、博物館。中國競爭也激烈,年輕的同事們個個都是從小削尖了頭往上鑽,才能鑽進國際級的事務所,敢言敢秀,20幾歲就可以當頭。
國際事務所講究休閒,那段時間兩人竟然開始有「假日」,也不用「加班」了。剛開始覺得怪怪的,後來乾脆重拾手做的興趣,用羊毛氈做點項鍊飾品,打發時間。不久後還跟同事們合資開店,賺點小零花。沒想到做著做著,做出另一條路。他們決定回台灣。「好啦,也算是逃回來啦!」楊士翔哈哈大笑說:「在上海確實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也能賺到錢,可是生活品質太差,有錢卻沒辦法生活,很矛盾吧。」
2009年12月底回台灣,1月就在台中開店,根本沒有市場調查。那年蔡宜穎32歲,楊士翔30歲,而立之年了,跌跌撞撞也算立業了。他們租了20坪的店面,7坪做生意、7坪當工作室,剩下的就是家。他們堅持使用的原料必須是環保的,不可以對地球造成傷害。

想要過好生活

開店頭一個月只賺3萬元,個性謹慎的蔡宜穎說:「是不是該回去找工作啊?」楊士翔卻說:「撐下去!反正台中市是個沒錢也餓不死的地方,沒那麼可怕!」沒錢就想辦法,兩人拚命手做,到了假日就像趕集一樣,只要有創意市集都不放過。
在台中開店一年後,他們決定找國際公平貿易組織下單。沒想到他們的訂單太小,沒有任何組織願意接。好不容易,孟加拉一間新工廠亟需訂單,才接下這筆500美元的小單,做了一批包包。機會來了。除了找到可下單的工廠,在台北光點設櫃的朋友也問他們要不要分攤櫃位。開開心心到台北後,才一個多月就跟朋友意見分歧,不得不另謀出路。
貨都來了,人也在台北了,他們被逼著找新店面,最後落腳在永康街。當時象山線工程如火如荼,房租下跌,他們才租得起。小舖子營收不穩定,甚至有一整天都沒收入,楊士翔說:「沒關係啦,至少明天會更好啊!業績不好不用怕,更不要煩惱,重要的是找出原因,好好改進就好!」
在簡單生活節打出名號的繭裹子,生意終於漸漸穩定,也有更多國際組織願意接繭裹子的訂單。但是公平貿易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揚棄工業化大量生產造成的剝削,寧願用人力來生產,所以過程中真的有很多「人性的考驗」。有些時候蔡宜穎把設計圖寄過去,貨都沒有來,直到一年後才寄來一大包衣服!
2012年,他們決定要去原產地看,「我們的每一樣產品,背後都有好幾雙手來完成,我們想知道是誰、在哪裡、如何做的。」他們選定印度孟買,那真是一場難以忘懷的旅程啊,不只一下飛機就被司機誆錢,還不小心住進貧民窟。他們也不按牌理出牌,沒有預約就衝到生產組織拜訪,把組織嚇壞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家木刻印工廠是蔡宜穎很喜歡的生產者,寫了兩年的電子郵件,對方都不肯接單,見面三分情,他們終於接了,讓這趟膽顫心驚之旅有個好結果。

再苦都要撐下去

接下來每一年,他們都會安排去世界各地拜訪工廠。到貧窮國家的小村落看到婦女因為在家織布、做手工,不只有收入,還可以好好地照顧家庭,孩子也有錢讀書,想到繭裹子是支撐他們的一環,兩人就感動得不得了,再苦都要撐下去。
也有驚悚。有次在孟加拉亂逛時,逛到一間「成衣工廠」,他們偷偷探頭張望,發現廠房裡有一、兩百部機器,全部都自動化地織衣服,只留一、兩個人管理機器。楊士翔說:「這樣的畫面實在很噁心!」
遊歷越多,越堅定他們要推動公平貿易的心。以衣服為例,他們堅信穿在身上的衣服,應該由善意編織而成,生產者是活生生的人,應該被善待。他們加入國際WFTO組織(World Fair Trade Organization),必須每年拜訪生產地、協助生產者改善生活等。
跟一般公平交易商店經營者不同的是,繭裹子堅持商品應該擺在理念的前面,商品夠好才能持久。更重要的是,以往台灣是直接跟生產組織進貨,人家有什麼,他們就賣什麼。楊士翔與蔡宜穎卻想改變這個模式,他們成為設計者,如果商品熱賣,他們還願意無償提供設計,讓世界各地的公平貿易推動者都能使用。
他們在台灣的店也越來越多,永康街之後,還有溫州店、高雄駁二店。2015年則是超級展店年,花蓮日日的蘇素敏想在當地開聯名店,蘇素敏也是個有憨膽的人,達成共識後,快手快腳找到店家,風風火火就開了。大稻埕重新規劃後,也邀請繭裹子進駐,這回不只賣衣服與生活用品,還要開一間咖啡館。
「我們開店成本很低,每一間店的裝潢費都不超過20萬,永康店甚至只花了7萬元就開起來,成本低,壓力就小,施展的空間也比較大。有些人一開店就砸大錢,那樣很容易虧損!」楊士翔強調。
開店不難,難的是延續、經營。兩人每天在店裡時間超過12的小時,睜開眼就是工作,從設計、製成、溝通、報關到看店都得自己來。「我們還有很多事情想做,資金不夠沒關係,我們用時間來換!」
「接下來有什麼計畫?沒有啊!我們從來都沒有計畫,只有正在執行的事!」楊士翔說。他們沒有貸款,沒有政府補助,也沒有募集股東。蔡宜穎聳肩說:「我們都不會啦!那就自己慢慢做。」
楊士翔與蔡宜穎一路走來好像在玩大富翁,到處插旗,過程中一步一血淚,但沒有雄厚家底的他們不怕不哭,反而把挫折當笑話,大笑幾聲,痛苦就過去了,太陽升起,店照開,沒在怕的!

(圖片來源:蔡仁譯攝影)


文章出處:數位時代


Tags :
分享至 Google Plus 分享至 Line 友善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