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抗戰勝利70週年】最險惡的土壤開出最燦爛的花-文壇名人與抗戰

「八年抗戰-好遠又好近」-抗戰勝利70週年特別報導

八年抗戰勝利至今已經屆滿70週年了。70年前的這場戰爭,好像離我們很遙遠,其實不然,抗戰勝利的甜美果實,就在你我每天的生活中。

從今天起,抗戰勝利特派小記者將透過系列報導,為讀者們再次形塑出抗戰那些日子,或為人津津樂道、或為人遺忘、甚或是不為人知的時代故事,然後,一同找回那時不分彼此、同舟共濟、為了勝利及和平一同攜手努力的精神與價值。





最險惡的土壤開出最燦爛的花-文壇名人與抗戰


【抗戰勝利特派小記者文武雙全報導】


從「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遊園驚夢」到「孽子」,懂中文的人,大概很少沒讀過作家白先勇的作品。

作家南方朔曾經這麼說:「我總認為白先勇是最好的,無論他寫甚麼,他都常保一顆悲憐寬厚之心,正因有著這樣的道德堅持,他遂能在『正常』與『偏離』,自我放棄與人性復歸間,找到最好的位置。」白先勇能創作出這些洞察人性又不失悲憫仁厚的作品,進而在文壇享有大師級的評價與地位,和他親身經歷戰爭中大悲大喜交雜的歷程息息相關。

白先勇出生在民國26年,正值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抗戰爆發,他的童年都在戰爭的炮火中度過。回憶當時的情景,他的父親,也是抗日名將白崇禧幾乎都在戰場上,很少見到他。抗戰8年期間,日本飛機天天狂轟濫炸,住在桂林時他每天跑防空洞,有時候半夜聽到警報聲,也得趕快起床去鑽山洞。家裏有位泥水匠,就因為來不及躲進山洞,一條腿被炸斷,血肉模糊,讓幼年時的他留下深刻印象。

白先勇回憶,對戰爭的記憶不是轟炸就是逃難,沒有喘息的一天。抗戰是全民族經歷的一場大災難,人民傷亡慘重。幾百萬官兵為了保衛國家,保衛民族而犧牲生命,用“血肉長城”抵抗日本的侵略,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他說,「一個民族如果對過去可以輕浮的遺忘,那民族的歷史非常淺薄,等於一個人患了失憶症,對於未來的判斷還會正確嗎?」

而在白先勇口中,「台灣文學的守護天使」-齊邦媛,更直接以抗戰開始,橫跨整個二十世紀顛沛流離的中國為題材,寫下撼動人心的巨著。

齊邦媛今年90歲,是重量級的文學學者與作家。70年代,齊邦媛與殷張蘭熙、林文月、林海音等文壇人士投身「筆會季刊」和編譯工作,是台灣文學國際化的重要推手。85歲時,齊邦媛寫成25萬字的家國回憶之書《巨流河》,出版後引起華人世界一陣不小的騷動,陳文茜更說,「每個人都該閱讀《巨流河》。」

抗戰佔滿了齊邦媛從少女到成年的青春,13歲打到21歲,她也一路從東北逃難到上海,「抗戰八年中,一個女孩子最漂亮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只記得成天很餓」。除了餓,還有恐懼。她回憶,常常遇到轟炸,尤其是在有月亮的時候,「我最不喜歡滿月,總希望下雨,讓轟炸機來不了。」

齊邦媛說,「對於抗戰,我心中沒辦法平靜,我心上刻滿彈痕,希望能有多一些年輕人聽到我們的故事,為我們書寫屬於我們這一代的故事。」所以,她以「抗戰前的中國東北為始,臺灣結尾,寫成了25萬字的「巨流河」。

一個人,一本書,無數的故事。更多和抗戰相關的動人故事與回憶,都將在7月5日慶祝抗戰勝利70週年的「愛與和平的起點-V-Day復古日」活動中,以「真人圖書館」的方式呈現。歡迎大家前往借閱,一覽戰爭與和平的篇章。

活動資訊:

愛與和平的起點:抗戰勝利70週年 – V-Day復古日

時間:7/5星期日10:00~19:00

地點:中正紀念堂民主大道

活動詳情請點我
Tags :
分享至 Google Plus 分享至 Line 友善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