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花蓮人要的不難─花東線全面雙軌

資料來源:https://goo.gl/futhPu

讓人驚艷之地:花蓮

花蓮,古名又為洄瀾,在地理形狀上,呈現長條狀,形狀像一隻臥。西邊是高聳的臺灣本島中央山脈,東臨太平洋,全長137.5公里,面積為全臺各縣市之冠,在此其中,花蓮更擁有太魯閣國家公園、花東縱谷等優美地景,更因鮮少工業產業,素有臺灣後花園或最後一塊淨土之美稱。

除了擁有令人讚嘆之風景外,「地靈人傑」亦是花蓮最佳寫照。花蓮曾誕生多位運動好手及專家學者,在政治上,更曾經締造我國的歷史!65年前(1950年),民主曙光在東臺灣乍現,中華文化五千年歷史上第一次由地方老百姓選出自己的父母官—無黨籍的楊仲鯨,當選第一任花蓮縣長!

無論是風景、人物甚至是歷史,花蓮的一切都令人驚艷。

多元聲音+發展停滯=人口外流

花蓮是不是該成為後花園(或淨土) ,或者要發展觀光、養老或無煙工業,各界都有不同的看法。

簡單來說,環保團體與部分花蓮人,主張不應過度開發,應維護自然環境永續經營這片土地;部分花蓮人與外地花蓮人卻認為,應進行產業調整,引入企業來帶領花蓮發展。最後,往往出現「後花園V.S園丁」之爭論,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環保團體與支持「蘇花高」這兩派戰爭。

民主社會,本該就有多元意見進行充分表達,但臺灣的社會氛圍卻不是依照「多數」的意志來進行決策,而是取決於表達意見的「聲音」大小。

先撇開地區發展或環境保育的論調,在這樣糾結的情況下,花蓮長期陷入停滯發展。簡單的數據顯示,花蓮縣目前人口為33萬人,自民國6038萬人來,創下44年來最低的人口記錄。

絕大多數的花蓮人,因花蓮本身經濟發展緩慢、諸多條件不如大都會地區,許多縣民在選擇求學、就業時,往往選擇的是離開。

回家,能撫慰心靈,卻是痛苦的過程

對於每一位出外打拼的遊子而言,當身心疲憊不堪時,回家是最能撫慰心靈的方式,但對於花蓮人來說,要面對的永遠是「訂火車票」大戰。

逢年過節、甚至假日時段,若沒有事先預訂車票,是不可能有座位的,最常見的新聞報導如「開賣1分鐘秒殺25萬張票」或「花東鐵路車票一票難求」,這樣的現象,已歷經好久一段時間。

很多人常問:「花蓮人都買不到車票,難道不氣嗎?」其實,不滿的情緒經過長時間的沖刷,早已從憤怒到無奈、最後變成習慣。大家常以「反正不管怎麼買就是買不到車票」或「臺鐵就是這個鳥樣子」帶過,卻遺忘了歷史告訴我們的經驗:「所有的權利都需要靠自己爭取,而非從天而降。」

加速鐵路雙軌化,回應花蓮人的期盼

資料來源:http://goo.gl/IIYMxf

全臺人都知道,花東鐵路火車票難買程度,比搶演唱會的票還要困難!主要原因就在於,花蓮至台東段的鐵軌僅有少部分單軌化,而無法產出更多的乘客載量。從小,我殷殷期盼著台鐵花東線有天能出現像北部一樣的電聯車,終於在去(103)年完成了花東鐵路電氣化!而先前僅能行駛至花蓮站的太魯閣號、普悠瑪號,也總算能南下至台東。

如果以「台北人」的觀點來看,這的確是值得慶幸之事,但事實上,鐵路電氣化卻無法帶來更多的運量,主因在於花東線鐵路並未全面雙軌化。花東鐵路全線長151.9公里,目前雙軌化的部分為41.8公里,換言之尚有110.1公里仍處於單軌狀態。

有搭乘過花東線鐵路的旅客一定熟知,由於沒有雙軌化,火車都會先停靠在某站或是放慢車速,等待另一頭火車通過後再啟動,這叫做「會車」,然而正因為「會車」耗損許多時間,無論臺鐵購買多少新型火車,也會受其侷限,無法增加班次,運輸動能也無法有效提升。

花蓮是屬於狹長之地形,所有返鄉的旅客並不是只到「花蓮」站就全部下車,要持續南下的大有人在,更遑論還有台東縣民也有乘車的需求,難怪年年都要上演搶火車票大戰。然而,花東線全線雙軌化的可行性評估及綜合規畫,卻需要花費26個月才能完成,原本的鐵路電氣化工程就已進行過評估,這屬於同一條路線的工程,真的需要用如此冗長的時間評估嗎?

20101021日,蘇花公路發生「創意旅行社遊覽車」重大傷亡事件,花蓮人到台北齊聲怒吼:「給我一條平安回家的路」。爾後,終於通過「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

長期不愛抗爭的花蓮人,難道非得在發生大事激起民怨與抗議之時,才能加速公共工程的審核?花蓮人要的其實不難,只是希望在合理、合法的情況下,能夠加速鐵路雙軌化評估與施工,讓回家,不再是一個痛苦又無奈的過程。

----------------------------------------------
作者:楊文志


公行所畢業,目前在國民黨青年團工作,喜愛關懷弱勢族群與動物保護,且熱愛自己的故鄉─花蓮,心中最大的夢想是花蓮人有天不用離鄉背井,開心的留在家鄉求學、工作。
Tags :
分享至 Google Plus 分享至 Line 友善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