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不要為了圖表而圖表,說一個好聽的故事才是重點


在閱讀視覺化的年代,如何將繁雜的「資料」,簡化成一看就懂的有用「資訊」,不僅是各產業領域的關注焦點,同時也成為企業培訓人才的趨勢方向,有些企業甚至開始增設相關職務,因應這樣的需求脈動,在「2015金牌特務數位行銷培訓營」中,視覺溝通專家李怡志傳授學員用視覺思考和溝通的秘技。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別為圖表而圖表

「不要為了圖表而圖表、為了簡報而簡報!」李怡志一開場就說。他表示,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找出意義,如果你想傳達的內容不需要用到圖表或簡報,就不要為了做圖表而做。不論用圖像或文字溝通,訓練自己說出一個流暢而且完整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事。

圖像傳達也能救人一命

他舉出現代公共衛生之父約翰‧斯諾(John Snow)研究霍亂的案例,說明圖像傳達的思考邏輯。1854年,英國倫敦蘇活區爆發霍亂,約翰‧斯諾為了追蹤霍亂的來源,在地圖上比對水井和感染者的居住地點,終於將汙染源鎖定在某處水井。一周之後,市政府就封了這口水井,約翰‧斯諾也證明霍亂是由汙水傳染而非一般認定的空氣傳染。「我們現在常說的data science不是2015年才有,1854年就開始了」李怡志說。
李怡志認為,從約翰‧斯諾的案例中,可以歸納出2個重點:
1.溝通之前,先思考目的
溝通的目的是要讓對方改變行動或態度,而約翰‧斯諾的目的是要求倫敦市政府關閉汙染水源。有了問題意識之後,再開始收集資料、分析整理,最後將結果視覺化。
2.過濾雜訊,只保留必要資訊
在調查汙染源時,約翰‧斯諾只需要知道水井的位置和病人是否還活著、住在哪裡就好,其他包括年齡、性別等資訊都是「雜訊」(noise),可以不用理會。

地鐵圖怎麼畫?

溝通時,除了思考目的,還必須站在閱聽人的角度思考。李怡志以英國工程繪圖師哈利‧貝克(Harry Back)設計倫敦地鐵圖的案例,說明「視角」的重要性。
在1933年以前,倫敦地鐵圖都直接畫在街道圖上,而且完全忠於實際比例,所以地鐵圖非常複雜難懂。但實際上,民眾搭乘地鐵時,根本不需要知道地面上的狀況,只需要知道下一站是哪裡就好。因此,哈利‧貝克將地鐵圖上不必要的雜訊去除,路線只要是非大幅轉彎,都修正成直角,並且強調轉車點。從此改變了地鐵圖的樣貌。李怡志表示,我們在溝通時,通常只有自己最了解內容,因此常常會傳遞出太多、太難的資訊。應該要找到適合閱聽人的視角,用最簡單的方式溝通。
文章出處:數位時代

Tags :
分享至 Google Plus 分享至 Line 友善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