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

20全1次會通過政策綱領案

新 聞 稿 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 106.08.20

20全1次會通過政策綱領案

中國國民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第1次會議,今(20)日上午通過題為「革新 團結 重返執政」之政策綱領案,全文如下:

中國國民黨政策綱領案

—「革新 團結 重返執政」

壹、總論

 一、邁向廉能有效率的政府

  民主政治中,無論政黨如何輪替,最重要的是制度與人才能夠連續傳承,而確立行政中立與建立問責制度,則是保證政府順利運作的重要基石。

  中國國民黨長期執政的過程中,為國家培養了優秀人才,也依國家發展提出階段性任務需求,循序漸進、建立短中長期的執政目標。本黨執政時期曾推動政府組織再造,以提升國家競爭力及政府行政效能為目標。可惜的是,具有優良傳統文官體制在民進黨執政下,已遭到斲傷甚至破壞。

  本黨深知,廉潔與效率是提升政府效能的基礎,也是維護民主價值和道德的根本。政府的功能與價值在於提供公共服務,提供公共服務的公務人員,必須具備道德、能力以及專業技術,因為這是實現廉能且有效政府的關鍵。

  就此,基於多年執政經驗,以及身為在野黨的監督角色觀察,本黨認為必須建立各級政府人員的問責機制,才能確保分層負責、進行有效的公共服務,而公務人員要為個人基於行政職責的行為,來建立負責的態度。

 未來,本黨將秉持公共信任、貼近民心民情,同時,為維護優秀文官體制而努力,擘畫國家發展的施政藍圖。

 二、開創繁榮均富的經濟

  世界各國正透過參與區域經濟組織確保國家經濟及戰略安全,尤其亞洲各國積極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使臺灣面臨區域邊緣化的危機。如此,企業除了面對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外,也嚴重阻礙青年國際交流與發展的機會。

  本黨未來將積極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及亞投行(AIIB)的機會,並與重要貿易夥伴洽簽FTA,創造多贏局面。同時,重啟「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續談判,接續兩岸產業合作機制,並爭取臺商加入「一帶一路」商機,提升國際競爭力。

  臺灣位居亞洲樞紐位置,本黨認為臺灣應善用區位優勢,強化基礎設施,穩定水、電供應,活化工業用地,簡化行政流程,排除投資障礙,吸引國內外企業在臺投資,讓國家經濟發展產生良性循環,這是未來臺灣產業發展的關鍵。

  現階段高科技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創新研發為主軸,擴增至供應鏈管理、人工智慧與全球運籌能力,一方面要發揮高效率、低成本的製造技術,進行彈性生產及快速量產;另一方面,更需優化高端技術能力,提升產業競爭力,增加國際合作機會,壯大科技實力。

  最後,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也是企業價值的創造者,更是企業持續成長的關鍵。本黨主張透過學校教育以及在職教育,培育專業技能人才,並積極開放海外人才,讓人才自由流動,共創最適組合。

 三、建立和諧公義的社會

  臺灣現階段需要的是世代和諧及族群融合,而不是階級對立,更不是藉「轉型正義」之名,行政治鬥爭之實。健全成長的社會,必須著眼長期發展,讓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是本黨堅定的信念。

  本黨秉持對社會各族群的關懷,認為應以團結合作為優先,而不是政治鬥爭。應尊重多元發展,而不是強化族群差異。本黨主張弭平階級差異,打造公義和諧的社會,保障弱勢族群的權益,落實真正的公平正義,使社會每一個階層都能共享經濟成果。

  本黨主張推動長照保險,讓高齡族群的權益獲取保障,並且扶助經濟弱勢,創造合理、健全與富足的社會。同時,本黨不但要維護原住民文化精髓,協助新住民融入在地生活,均衡城鄉教育資源與縮短族群文化差距,更要提振青年發展與就業機會,以帶領臺灣人民,邁向光明的大道。

  未來,本黨將站在人民這一邊,與大家心手相連、同步齊進,生活在健全安康的環境下,人民的幸福就是本黨最大的目標。

 四、實踐安全永續的環境

  近年來臺灣食衣住行等各個層面陸續爆發不同的問題,「安全」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本黨將以從寬編列預算、培養人才、強化專責機構以及與國外進行交互合作等,從源頭管理、設立毒物檢驗機構到重建生產管理、全民監督食安等步驟,確保人民「食」的安全。

  而已故導演齊柏林的記錄片《看見台灣》,已喚起全民對環境永續的關注與重視,本黨將透過監督政府施政以及與民間團體的合作,延續人們這份對家園的愛與關懷,對我們共同的家園、臺灣的未來,訂定明確的指標與發展模式,在環境要素、社會要素與經濟要素之間,取得平衡。一方面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不損害子孫後代也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以永續臺灣為目標。

 五、確保和平穩定發展的兩岸

  民進黨執政以來,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使得兩岸關係從冷和平更走向熱對抗,這對臺灣的發展相當不利。因此,本黨將秉持執政經驗,重新帶領臺灣回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

  2005年,本黨與對岸達成《連胡五項願景》,奠定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2008年本黨重返執政以來,馬英九總統8年主政期間,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且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確保兩岸和平穩定發展,推動兩岸交流,恢復兩岸制度化協商,擴大交流層面,陸續簽署包含ECFA在內等23項協議,讓兩岸和平紅利與全民共享,這是本黨一向的堅持。

  未來,本黨將持續依據2005年「連胡五項願景」以及馬英九總統八年主政期間的基本方針,戮力推動各項有利於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工作。而主要工作就是要強化本黨處理大陸事務的能力,提升臺商服務中心的功能,使兩岸經商、就業、求學之民眾都可獲得保障。同時維護中華文化之發展,重新連結兩岸人民情感。

  本黨堅決反對台獨,深知唯有在尊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兩岸合作才可互利雙贏,也唯有和平穩定發展的兩岸關係,才會使兩岸人民受惠。

貳、各領域的政策綱領

 一、建構優質民主政治,實現平權和諧社會

  (一)扮演有力監督、有效制衡的在野黨,推動政黨法制,導正清算鬥爭惡法,終結政黨惡鬥,營造良性競爭政治環境,爭取中央及地方執政,捍衛民主憲政價值。

  (二)恢復立法院閣揆同意權,建立權責相符的憲政體制;降低投票年齡為18歲,推動不在籍投票,擴大政治參與。

  (三)深化民主,適度降低公民投票門檻,實現人民主權;培養在地政治人才,落實地方民主治理。

  (四)加強吸收青年入黨,積極培育青年人才,擴大拔擢地方菁英,活化本黨發展動能;以「民主、廉能、親切、效率」為主軸,落實黨務革新工作,推動縣市黨部主任委員直接選舉。

  (五)持續深化調整相關法制,檢討改正不符人權保障精神之法令措施,廣納國際人權規範,落實人權保障之普世價值。

  (六)落實憲法增修條文精神,儘速實行原住民族自治,回復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權益,還原歷史真相,補償受損權益,落實原住民族轉型正義,促進族群平等和諧。

  (七)關懷弱勢權益保障,檢討修正歧視婦女、兒童、原住民、新住民、經濟弱勢等少數群體法制,促進社會融合。

  (八)推動設置國家人權委員會,監督落實基本人權保障的工作,契合國際人權發展趨勢,接軌國際人權體系。

  (九)尊重多元意見,捍衛言論自由,反對網路言論箝制與民粹霸凌,終止一言堂的綠色恐怖。

  (十)檢討違法違憲、不公不義的所謂「轉型正義」作為,追究失職官員責任,回復人民受損權益。

 二、打造廉能開放政府,重建全民法治信心

  (一)杜絕政府機關違法濫權,落實行政中立;避免文官受到不當政治干預,確保公正執行職權,維持行政體系穩定。

  (二)反對大幅增加政治任命職位、恣意成立體制外黑機關,維護文官體制穩定運作。

  (三)進行法規鬆綁,減少不必要管制,簡化行政程序,提升政府施政效能,打造便民政府。

  (四)強化政府施政透明度,推動政府開放資料;落實聽證制度,擴大公民參與行政程序。

  (五)針對年金制度,本黨重視公平正義,維護軍公教尊嚴;要求政府提高年金基金投資收益,依照物價指數調整給付,保障退休軍公教老年生活無虞。

  (六)檢討中央集錢集權獨斷作為,中央政府職能下放地方,強化地方財政自主;完善廣域府際獎勵法制,促進地方政府跨域合作,引導民間力量協力施政。

  (七)兼顧司法專業及民主,推動適合國情的參審制,提升司法民主化與民眾信賴度。

  (八)擴大法律扶助、犯罪被害人及家屬刑事訴訟參與權,落實司法正義。

  (九)強化公民角色,建立民眾參與、資訊透明的監督及評鑑機制,汰除不適任司法人員,落實司法獨立。司法首長及大法官之任命,必須認同國家。

  (十)嚴懲司法審判前洩密及網路霸凌,建立司法審判後民眾參與監督假釋、保外就醫機制,全方位防杜司法濫權缺失。

 三、增進兩岸互信,追求臺海穩定

  (一)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且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積極弘揚中華文化,相互尊重與包容,促進兩岸永續發展,以確保臺海賡續和平穩定。

  (二)以穩定的兩岸關係強化臺灣經濟、提升民眾福祉,並創造兩岸互利雙贏,是中國國民黨念茲在茲的信念。

  (三)透過兩岸經貿文化與和平論壇及各類交流平臺與會議,維持二軌對話,增進彼此了解並深入研討兩岸和平願景。

  (四)強化本黨處理大陸事務之能力,尤應提升臺商服務中心之功能;對在大陸經商、就業、求學及生活的臺灣民眾,提供協助。

  (五)反對民粹挾國家尊嚴之名,對軍公教行箝制言論之實,或故意以法律限制人民權利。

 四、捍衛國家主權,強化國軍戰力

  (一)在務實、平等原則下,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活動,拓展國際空間。

  (二)堅守南海主權及經濟海域的利益,全力捍衛固有領海及漁權。

  (三)善用我國醫療及農業專長,建立透明及制度援外計畫。鞏固邦誼,擴展與非邦交國實質關係,積極發展對外關係。培育外交人才,推動政黨外交,鼓勵青年參與國際活動。

  (四)重視實質外交,摒棄金援外交,以人道與互利為外交的準則;以中華民國憲法與三民主義的精神,鞏固與深化與我邦交國之邦誼。

  (五)重振僑務、加強與海外僑社及僑民聯繫,團結全球僑民支持中華民國。

  (六)尊重軍事專業,捍衛國軍尊嚴,反對政治力及民粹介入軍隊。支持提升現役軍人及其退撫待遇,並加強照顧軍人眷屬。

  (七)督促國防部提升官兵之國家認同,打造精實軍風及整飭部隊風紀,並檢討現行司法體系處理軍法案例之得失。

  (八)軍事戰略應符合國防資源的現況,不喊口號、不好高鶩遠。考量敵我戰略態勢,仍應以「防衛固守、有效嚇阻」作為軍事戰略主軸。

  (九)鑒於共軍在臺海周邊的操演與武力展示越來越頻繁,要求國防部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重新修訂相關應變機制,提出具體預警、對應、反應等各相關應變措施,防範軍事意外導致軍事衝突。

  (十)強力監督國防預算之編列與執行,促使國防經費作有效分配與運用;支持推動國防工業自主,嚴防假扶植國防工業之名,行酬庸與打壓異己之實。

 五、充沛教育動能,培育多元人才

  (一)發展高教在地優勢特色,強化國際及兩岸資源合作;鬆綁高教法規,挹注高教資源,擴大高教彈性自主空間,提升高教創新動能與國際競爭力。

  (二)落實產、官、學、研合作的人才機制,培養引領臺灣躍進的優質人才,吸引本國人才留臺、返臺發展,延攬境外優秀人力資源,厚植臺灣永續發展的動力。

  (三)均衡城鄉教育資源,穩定偏鄉優質師資,完善弱勢學子支持措施,確保公平發展機會。

  (四)打造青年友善發展環境,提供青年多元學習管道,讓青年能盡展所長,接軌全球化;創造臺灣新經濟,突破青年低薪困境,厚植國家多元人才。

  (五)拓展青年胸襟與格局,充實就業相關知識與技能,鼓勵推動學生出國擔任志工、遊學及留學機會,開拓青年全球化視野,強化國際競爭力。

  (六)創造青年活水新思維,深耕地方與校園社團,多元遴選青年人才,採用選、訓、用、留的人才發展計畫,以促進組織活化。

  (七)營造運動產業良好經營環境,創造運動產業經濟價值,挹注全民運動與競技運動,提升競技運動水準和促進職業運動發展,打造樂活運動島。

  (八)健全國家體育法制,監督國家體育經費合理分配,促進學校體育、全民運動、競技運動、體育團體管理、運動產業等面向全方位制度化的發展。

  (九)強化全民規律運動,倡導動態休閒活動,活化閒置空間結合社區運動場所,鼓勵銀髮族積極運動保健,推動運動產業導入長期照護體系,減少國家醫療支出。

 六、激發多元文化活力,創新活絡影視產業

  (一)深耕本土,加強兩岸及國際文化交流,弘揚兼容並蓄的多元文化;重建正確的臺灣史觀,反對去中國化。

  (二)落實全民美育,加強國藝會之藝術補助及大眾藝教功能。藝文消費抵稅,鼓勵大眾參與藝文活動。

  (三)保障專業藝術,推行藝術證照制度及旗艦計畫,發掘並獎勵優秀的年輕藝術家。

  (四)營造美感環境,健全文化藝術發展環境,修正文資法及文化藝術獎助條例。

  (五)鼓勵文創產業發展,修正文創法;發揮臺灣文化軟實力,打造創意之國。

  (六)豐沛臺灣影視產業能量,支持兩岸交流合作。

  (七)厚植影視作品產製能力,打造臺灣影視品牌。

  (八)導入創新科技,促進影視產業升級。結合數位匯流科技,打造臺灣新媒體的影視平臺。

 七、優化工商環境,追求經濟繁榮

  (一)改善兩岸關係,重啟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續談判,積極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二)接續兩岸產業合作機制,建立民間的產業合作平臺,協助解決兩岸紛爭,協助臺商爭取一帶一路商機。

  (三)推動市場開放,提升行政效率,有效吸引外資;工業區更新活化,強化基礎設施,穩定水、電供應,並獎勵臺商返臺投資。

  (四)持續推動臺灣生產力4.0,發展人工智慧產業,打造智慧經濟;加強創新研發與國際合作,運用新科技、新營運模式等協助傳統製造業、中小企業及服務業轉型升級。

  (五)積極促進金融創新,發展普惠金融;傾聽各界先進意見,加速鬆綁法規;協助拓展海外市場,提升金融產值;推動金融進口替代,打造亞太理財中心。

  (六)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發展農業生物科技;強化農產品認證機制,提升食品安全,加速國際農業合作。

  (七)推動觀光精緻化,彰顯臺灣文化軟實力,透過異業結合開發臺灣特色深度觀光行程,吸引大陸及各國優質旅客來臺旅遊。

 八、共享成長,促成均富

  (一)推動稅制革新,改善所得分配惡化的現況。

  (二)平衡城鄉發展,發掘在地特色,獎勵公民營企業旅遊及認養偏鄉,依國土規劃開展公共建設,提升鄉鎮生活品質,縮減數位落差,建立都市與鄉村直接採購網路。

  (三)協助微型企業與小農小戶提供輔導及協助在企業升級轉型所需之研發、設計、生產與資通訊平臺的銷售、金流、物流機制等,或透過異業結合模式提高品質層次,以「地方特色產業」為輔導方向,讓更多在地特色的微型企業持續發光發熱,並落實在地青年在地就業。

  (四)鼓勵青年創業,協助解決創新與創業的法規等障礙,創立青創信保制度,輔助青年創業解決融資、技術及經營管理等問題。

  (五)培育農業經營人才,協助青年返鄉務農,鼓勵年輕農民加入經營農場,加深農業生產專業化,擴大農業經營規模,改善農業經營結構。

  (六)提升勞工薪資水平;提高時薪制基本工資,增加非典型就業者實質收入,確保勞工享有滿意的生活水準。

 九、供電無虞合理電價,永續潔淨美好生活

  (一)能源政策應安全潔淨可負擔,穩健多元不躁進,以確保能源安全、低碳環保。

  (二)提高基載電力與清潔能源占比,強力要求政府積極改善空氣品質,對各種排放源提出具體的減量目標與政策措施,以捍衞國民健康。

  (三)反對大幅提高火力發電占比,嚴格監督政府落實巴黎氣候峰會所提交之「國家自主決定預期貢獻(INDCs)」並提出階段性目標之合理期程。

  (四)反對以犠牲農地與環保的方式來促成再生能源大躍進,因應極端氣候,強化國土保安、森林、海岸與溼地復育,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與糧食安全。

  (五)全方位檢討現行廢棄物管理以及焚化爐處理垃圾的配置與調度,落實垃圾分類減量,規劃並啟動新世代廢棄物處理方式。

 十、協商合作代替對立,重建和諧公義社會

  (一)營造「以家為核心、社區為輔、機構完善且多機能」的多元長照制度;持續推動「長照保險」,落實「長照服務法」,確保長照財源與人力充足,加速偏遠地區長照資源的建置。

  (二)建立「基礎年金」,保障老年人口最低生活所需;持續推動可攜式職業年金制度,縮減各職業別間的差距、減輕年輕世代的負擔,落實各年金財務費率自動平衡機制。

  (三)強化「社會投資型」福利政策,減少福利依賴,實現脫貧自立,關懷身心障礙與社會弱勢,建立「高風險家庭」保護傘,落實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提升家庭照顧功能;配合產業、社區、家庭與個人需求,重建公義和諧社會,積極促進社會永續與世代公平。

  (四)孩子是全民之寶,整合生、育、教、養各類資源,提高育兒免稅額,規劃婚生養一條龍,打造「樂婚、願生、能養」的環境,降低少子化危機。

  (五)以照顧勞工健康福祉與權益為前提,經社會對話修訂勞動基準法,增列服務業專章,鼓勵簽訂團體協約,化解「一例一休」困境。

  (六)強力捍衛勞工權益,要求政府依據勞基法保障非典型就業者(如派遣、打工族)之權利。

  (七)檢討健保財務,永續經營全民健保,縮短區域間醫療差距,維護弱勢群體與民眾醫療人權,並致力傳染病的防治。

  (八)持續推動「聯合稽查、風險管控及預警、精進管理、落實三級品管、推動食品雲」等5大工作重點,防杜重大食品事件發生;重建社會對食品的「安心信賴」感覺,給予國人健康的飲食環境。

  (九)拒絕讓國人健康成為經貿政策犧牲品。堅守食品進口原則,在未有強力的科學研究結果證明如瘦肉精等人工添加物或一些放射物質對人體無害下,拒絕讓有疑慮食品進口。

  (十)落實居住正義,持續性質量管理社會住宅推動,提供民眾多元且可負擔的居住選擇。







Tags :
分享至 Google Plus 分享至 Line 友善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