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觀點】劃太平島經濟海域 兩岸雙贏 曾復生
當南海仲裁案判斷出爐後,蔡政府不提U形線主張,對太平島周邊劃定專屬經濟海域,亦含糊其詞,頗有頂不住美日「反中」壓力,鬆動就職演說政策立場,朝向「聯美日抗中」策略傾斜跡象,為兩岸和平穩定投下變數。
華府智庫人士曾經建議美國政府,鼓勵台灣就南海U形線的意涵進行澄清,以利美國否定大陸在南海九段線主權。民進黨智庫甚至跟進認為中美戰略矛盾擴大,建議蔡總統可以考慮「放棄南海主權」,在南海U形線議題迎合美國利益,以換取美國的支持。然而,這種蓄意利用南海U形線議題,偷渡法理台獨主張,改變憲法的固有疆域,勢必重踩兩岸紅線。
隨著南海爭端加劇,中華民國的南海政策面臨與時俱進考驗。政府站在維護與創造國家利益戰略高度,應審慎思考規畫各種策略和整體執行配套措施,以鞏固台灣在南海的立足點。包括:一、宣布劃定太平島周邊200浬專屬經濟海域,為協商合作建立籌碼。二、在太平島自主開發興建衛星訊息接收站、雷達監偵站,以及電子監偵情蒐站,並主張願意將資訊與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夥伴共享。三、歡迎美、中、歐盟的民營公司,共同合作參與台灣開發太平島及周邊海域資源的規畫。四、正面回應大陸提出兩岸南海事務合作規畫,透過授權委託的民營企業,共同開發太平島及周邊海域的資源。
南海仲裁事件凸顯美日主導的仲裁判斷,嚴重傷害兩岸共同利益,但也讓兩岸當局意識到,當兩岸間良性互動與協商機制出現溝通障礙時,美日與周邊國家將操弄兩岸矛盾,趁機得利。目前,兩岸關係陷入「冷和」狀態,雙方若缺少穩定溝通管道,將讓美日及周邊國家侵門踏戶,對中華民族整體利益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面對亞太經濟與安全形勢出現結構性變化,以及美中在南海面臨攤牌之際,台灣除應堅持「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政策主張,更應認真思考凝聚與時俱進的國際戰略觀,擺脫冷戰時期的對抗思維,培養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良性循環的架構,讓台灣趨吉避凶,成為促進兩岸關係與南海和平穩定的活棋,而不是貿然提出「放棄南海主權」論,背離憲法規範,鋌而走險並喪權辱國。
蔡總統應該重申就職演說的南海政策,審慎建構兩岸溝通和解制度化基礎,並擴大國際安全與經貿漁業活動空間;同時,蔡總統必須隨時平衡調控中美台各方利益壓力,堅持「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南海政策立場。
目前,習近平與蔡英文同時面臨內部壓力,在「一個中國原則」立場上,各自都沒有退讓空間,讓彼此迫切需要的穩定溝通協商平台面臨障礙,難以突破。不過,當南海仲裁案出爐,兩岸當局同聲強調「絕對不接受」,展現難得一見的共同立場,也為兩岸溝通和解開啟新契機。
兩岸領導人應該在此刻發揮戰略智慧,提出南海和平共贏之道。從台北當局宣布劃定太平島周邊200浬經濟海域出發,北京方面則積極回應支持中華民族整體利益行動,讓美、日兩國刮目相看。
(本文刊載於2016.7.20 中時A10版)
*閱讀全文: http://www.npf.org.tw/3/15992
*以上內容謹代表各媒體、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