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紀念全民抗日戰爭爆發80週年研討會

新 聞 稿 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 106.07.07

紀念全民抗日戰爭爆發80週年研討會

中國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與中正文教基金會、政治大學人文中心合辦的「紀念全民抗日戰爭爆發八十週年學術研討會」今(7)日上午舉行開幕式,前總統馬英九、即將接任黨主席的吳敦義前副總統、代理主席林政則等人皆出席致意。馬前總統強調,「戰爭,沒有贏家;而和平,沒有輸家」,戰爭的錯誤或可原諒,但歷史的真相不能遺忘。期望中華民族與日本大和民族之間仇恨終止、友誼開始。林代理主席則表示,我們應該從歷史記取教訓,今日追念戰爭的事蹟,是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不再使人類的浩劫重演。我們指責戰爭,追求和平,也正是這場研討會最重要的意義。

「紀念全民抗日戰爭爆發八十週年學術研討會」將於今明兩天舉行,以「遠征軍與亞洲戰場」及「戰爭的圖像與記憶」作為會議主題,將中日戰爭放在世界史的視野下,由較宏觀的角度觀察中國對日抗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關係,期能使世人重新認識這一段重要史事及中國廣大軍民犧牲的意義。

馬前總統致詞時表示,八十年前的今天,駐屯在華北的日軍,假借尋找演習失蹤士兵之名,要求進入宛平城內搜索,被我守軍第二十九軍吉星文團長斷然拒絕,日軍乃砲擊宛平縣城,國軍被迫迎戰,因而爆發著名的七七盧溝橋事變。一個月後,蔣委員長在廬山宣言中宣示「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全面抗戰爆發。當年很多不屈不撓、可歌可泣的壯烈事蹟,在八十年後回顧看來,仍然令人熱血沸騰、肅然起敬。

馬前總統指出,近年來,大陸當局主張對日抗戰的起點應該是「九一八事變」的民國20年,不是七七抗戰,這值得討論。照這邏輯來看,應該把抗戰的時間提前到1895年的甲午戰爭,這是中國人對抗日本侵略的起點。對我們臺灣人民來說,早在「九一八事變」的36年前,臺灣人更已經投身對日抗戰了。這場抗戰,發生在清光緒21年(1895年),史稱「乙未戰爭」。

馬前總統表示,日本對臺灣五十年的殖民統治,臺灣的抗日運動從未停歇。臺灣抗日志士從早期的吳彭年、吳湯興、姜紹祖、丘逢甲、簡大獅、柯鐵、林少貓、余清芳、羅福星等人的武裝抗日,到中期林獻堂、蔣渭水、蔡培火等人的爭取民主自治,再到後期蔡忠恕、李建興等人的地下運動,都以不同方式,進行反日抗爭。其中更是有不少志士,遠赴大陸,以各種方式投入八年抗戰。例如李友邦、宋裴如和丘念台分別領導臺灣革命同盟會及廣東東區服務隊;李萬居和謝東閔分別參加國際問題研究所及廣西日報、林正亨加入緬甸遠征軍、黃朝琴投入外交界,出任國內外要職,都從不同面向為抗戰貢獻心力。這些前輩投入抗戰,留下宛如史詩般的壯烈事蹟的同時,也都不忘光復臺灣,追求自由、平等與民主,其心其志,皆令我們這些後輩熱血沸騰。

馬前總統表示,無論在大陸還是臺灣,兩岸人民都曾因為日本軍國主義者的野心而被欺凌迫害,造成慘重傷亡,八年抗戰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歷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多、影響最廣的民族禦侮戰爭,為同盟國抗法西斯戰爭作出了極大貢獻。

馬前總統提及牛津大學的Rana Mitter教授,在2014年出版一本講述我國對抗戰貢獻的專書,《被遺忘的盟友》(Forgotten Allies: China’s World War II 1937-1945)。說明在八年抗戰中,那些中華民國軍民被遺忘,但卻值得流芳百世的事蹟,讓人讀來既沉痛、又驕傲。

馬前總統強調,「戰爭,沒有贏家;而和平,沒有輸家」,這是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戰爭的錯誤或可原諒,但歷史的真相不能遺忘。紀念七七事變、紀念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的目的並不在於仇日、反日,而是感念先賢先烈的奉獻犧牲;也期望中華民族與日本大和民族之間仇恨終止、友誼開始,不再重蹈歷史的覆轍,記取歷史的慘痛經驗,共同努力維持區域安定與世界和平。

林代理主席致詞時表示,中華民國抗戰的號角是在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吹響的,而抗戰就是時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中正領導下,才獲得最後勝利的,今年剛好是七七事變爆發八十週年,為了緬懷與追念,我們在七月七日這一天,與關心中華民國歷史論述的朋友、教授、學者們一同舉辦這次研討會,別具意義。

林代理主席指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蔣委員長與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八年浴火奮戰,打破了地域蕃籬、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收回了台澎失土,讓中華民國屹立於世界,這段歷史不應被淡忘,也不應被扭曲,我們今日參與這一場研討會就是為了導正視聽,讓大家能透過學術研討來了解歷史的真相與抗戰的意義,了解中國國民黨領導抗戰的用心。

林代理主席強調,我們應該從歷史記取教訓,要知道,戰爭中沒有真正的勝利,戰爭所帶來的傷害與衝擊,使得每個曾經捲入戰爭的人都成了受害者。今日我們在此追念戰爭的事蹟,是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不再使人類的浩劫重演。我們指責戰爭,追求和平,也正是這場研討會最重要的意義。日本大和民族與中華民族要記得戰爭的殘酷,不是要挑起仇恨,避免戰爭,讓大家和平相處。


 

Tags :
分享至 Google Plus 分享至 Line 友善列印